#2022雪球嘉年华:探索财富未来式#
价值VS成长,谁的确定性更高
雪球副总裁 夏凡
希瓦私募创始人 @梁宏
夏凡:大家好,欢迎来到2022年"雪球嘉年华"。今天我们也非常有幸地邀请到了雪球各位球友的好朋友梁宏先生,您看看对球友有什么要讲的?打个招呼。
梁宏:大家好,我是梁宏,希瓦私募的梁宏,大家好!
夏凡:梁总,一下变得腼腆了,跟在社区里的风格完全不太一样。今天非常高兴,今天我们也看到了今天想跟梁总一块儿讨论的话题是关于价值和成长,究竟哪个确定性更高。所以,可能接下来我会代表广大的球友,可能会跟您提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也许可能也有一些尖锐,也都请梁总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们先看第一个。因为我们看到最近市场的表现,中证500相较于沪深300而言,它的强势表现在过去几年已经超过了2倍标准差以上,应该来讲风格的极致已经演绎到了非常极端的情况。在过去这几年时间里,我们也看到无论是核心资产、价值投资,其实在过去的两年中都遇到了很大的一些投资上的困难。不知道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您觉得从整个私募基金投资领域和现在的市场运行情况来看,那么,价值跟成长,究竟哪个的确定性会更高一些?
梁宏:在我自己的角度而言,价值和成长、300和500指数是两个问题,我觉得300不等于价值、500不等于成长。500也是偏周期的,500里也有大量资源类的周期股。去年有一段资源股走得非常好的时候,500也是比较强势的。
如果是300弱于500的话,我觉得主要是几个原因:首先,500里有比较多的资源类股票,过去一两年里面,资源股都是比较强势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300指数里有更多股票是A股和香港两地上市的股票,港股过去一段是特别弱的,尤其是今年、去年,整个港股都比较弱,那么港股关联的一些股票下跌,也会带动两地上市股票的下跌。还有最近一段时间,随着美元的加息和其他的因素,整个外资流出也比较多,300指数里面外资市场的占比也比较高,所以整个导致300和500的标准差,跌幅非常大,所以有各种原因。一个是500本身的成分原因,还有一个是我刚才说的两地上市,还有外资流出,所以各种原因导致300指数会远远弱于500指数,你看上证50就更弱了。这是你刚刚问我两个指数的一些走势差异。我觉得和价值成长并不是说完全等同的。然后你问到价值和成长的确定性问题,我不知道这个确定性具体是什么?是指股价还是什么呢?
夏凡:投资收益的确定性,投资收益的有效性。
梁宏:价值股很多时候是基于比如说公司业绩的稳定性或者低估程度等因素,成长股在于未来的成长性方面。我觉得可能和市场风格有关系,不同的时候你说什么时候确定性谁高是很难判别的。相对来说,对公司业绩未来几年的确定性,相对来说价值的股票,我自己觉得至少从风险角度会更低一点,也就是说我觉得风险角度价值的股票会低一点。你说收益角度,市场风格如果偏向于成长的时候,或者牛市的时候,那么,这时候成长的股票可能会收益更高。如果市场整个风格偏向于估值修复,偏向高往低切换的时候,可能这段时间会偏价值一点,也会有这种阶段性的时候。所以,确定性这个东西也不好说,看防守还是进攻,进攻的时候也有不同时间段的风格因素。
但整体从比较长的周期来说,我自己觉得投资还是偏向于成长的,毕竟股市还是给一些成长性公司发展、融资,风格还是偏向于成长,包括我本人也是喜欢做成长的。
夏凡:因为我们也看到过去这一两年,以包括茅指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它的估值回撤是非常大的,大家原来的逻辑来讲已经变得很便宜。而另外一个,像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宁指数相关企业估值水平也不低了,但是大家或者资本市场还是愿意相信它们有更好的未来。这种情况下,您怎么用您的这套投资逻辑和方法去理解这两类资产的表现和未来大概的走向?
梁宏:其实,应该说是各领风骚吧。2017年是整个茅指数非常好的一年,2018年市场是比较熊的,2019年、2020年,因为市场是从2018年底底部起来,可能各种股票表现都比较好。其实到2020年可以看到以易方达等等公募基金的规模成为最大的规模,跟消费类的白酒,茅台股票等核心资产相关。到2021年2月份左右见顶以后,可能整个核心资产,就是说过去2017年非常好,然后又是2019年、2020年两年核心资产非常好,大家的逻辑就变成了买股票,要么买基金,要么都是选一些核心资产,整体已经进入了最高潮的时候。然后,很快整个股市见顶以后,指数回调,回调以后,两类资产就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新能源并不是那时候启动,新能源在2019年底就已经开始了。但是从2021年年初回调以后,这时候核心资产就慢慢展开熊途了,新能源可能就从去年到今年是各种结构性的行情。我站在现在这个角度,我觉得你说哪一类资产更合适,因为这个面太广,你说茅指数,这里面各行各业行业分化也非常大,有消费类,有和宏观经济关联非常高的,包括新能源里面可能也涉及到电车、光伏、风电、储能等等。我自己觉得这个东西还是得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去看。
新能源领域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结构性行情的演绎,很多资金包括公募大量资金都是在新能源的板块,虽然现在回调以后,估值有一定的下降,但是未来你说要再整体性的像过去几年那么风光可能是比较难了,所以这里面可能多数股票要新高已经是比较难了,然后有局部的股票和一些领域可能还有机会这样子。
茅指数的话,我觉得看行业。因为它跟宏观经济关联度非常大,所以,随着最近两周有一定的反弹以后,后面不同行业还是有一定分化,另外还要看国内的刺激政策,货币、财政政策是怎么样去执行、去释放的,又偏向于往哪个行业去刺激,是刺激消费还是刺激基建,还是刺激汽车,或者刺激什么,政策的方向也会导致不同板块有巨大的一些分化。
夏凡:因为之前我们大家都了解梁先生,您一直强调的是做寻找的被低估的、有价值投资属性的企业,是您一直的投资原则。刚才您第一个问题当中也讲到了您现在会看一些更具成长性的企业,我能不能理解是说在经济降速、利率下行,包括很多行业的发展增长逻辑发生变化的时候,您也在进化您的投资方法,您过去那一套投资方法或者对标的的选择标准,有过时的倾向或者有更新迭代进化的倾向吗?
梁宏:我自己核心策略是做成长的,价值股会配置一部分,但是当市场在一定程度的时候,比如说我觉得价值股有特别大的机会出现,或者便宜得令人发指的时候,我可能会加强一些价值股的配置。
我前面也讲了,资本市场最大的主题永远是成长,我自己也是做成长股的,过去可能在一些持仓方面,过去几年做得好的时候,像2017年我做地产的时候,地产的增长非常快,业绩也非常爆发。然后,2019年、2020年就做核心白马龙头,或者做互联网,或者做一些教育股等等,因为那时候市场水位整个是向上的周期,所以市场很多股票的估值就是偏便宜的并不是很多,就是合理或者合理偏贵一点,大部分股票都是这样的估值水平。那时候,配置很多互联网板块的股票,都是奔着很多公司的成长性去的,不管是海外的,比如新出来的一些电商股或者说是国内的一些互联网各种龙头公司、或者游戏股等等,都是冲着未来几倍的成长空间,都这样去做股票的。
当然,我自己可能不是每个行业都会擅长,因为每个投资经理都有自己的偏好或者成功的依赖性,可能某几个行业过去赚得比较多,像一些医药,有些行业赚钱特别多,所以对这几个行业特别青睐,甚至对某几个股票可能会特别有感情,相对来说对这些股票都会熟悉。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以后,这些股票或者这些互联网公司,现在看它是不是成长股,可能过去它就是成长股,现在流量数据或者电商的一些消费数据、整体的行业,觉得过去都是几十几十增长的,现在只有几个点了,突然就觉得它不是成长股了。
过去几年我获得巨大的收益,包括2017年、2019年、2020年获得的收益都是做成长股赚来的。为什么现在这个阶段你觉得我的持仓价值股大于成长股?比如去年成长股高位,因为自己有时候贪婪或者觉得还没有到位,对风险意识的一些不足,导致一些股票没有减仓,导致巨大的回撤,这是我个人操作方面的一些问题,是存在的。但是到现在这个阶段,很多时候我目前的持仓当中,会变成价值股大于成长股了,现在的阶段确实是价值股价大于成长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