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刻把握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一百多年来,为什么人民群众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确立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无产阶级运动与以往一切运动的区别:“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944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为悼念张思德烈士而作的《为人民服务》演讲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遵循的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原则。党章开宗明义宣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规定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新征程,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因而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坚持人民至上,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要求坚持人民至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要站在人民立场思考问题,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其在实践中的成效如何,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落实到行动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这是对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生动诠释。
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因为我们党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有了人民群众这个力量源泉、这个“铜墙铁壁”,我们党就拥有了愈战愈勇、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强大底气。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放手支持人民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人民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必须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自觉拜人民为师,“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