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为我们的未来指明了方向,“雪糕刺客”“精神内耗”,以及不惧风险、义无反顾投身“抗疫”最前线的“大白”也曾在过去一年里或多或少地左右过我们的眼球和情绪。
这些,汇集到一起便成了今年我们说话言语间的潮流——12月26日下午,国内知名文化期刊《咬文嚼字》发布了2022年的“十大流行语”:中国式现代化,新赛道,沉浸式,精神内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大白,烟火气,拿捏,天花板和雪糕刺客。
“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度获赞
在解读今年的流行语是怎样评选出来的时,《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告诉记者,他们首先考虑的是一个“模型”。
黄安靖说,“我们的语言其实是一个系统、一个圈层结构,由里向外,分别是‘规范层’‘污染层’和‘边沿层’。”其中,“规范层”由规范纯粹的母语成分构成;“污染层”是语言中混杂的、欠规范的母语成分(比如“十动然拒”“绝绝子”“蚌埠住了”“夺笋”等);“边沿层”就是颜文字、表情包等等。
据了解,进入今年榜单的都是在“规范层”中最体现我们母语特征、最能体现我们民族价值规范的内容。
进入今年榜单的,都来自最核心的“规范层”。只有从最核心的“规范层”选出的“流行语”,才是最具生命力的,才最符合我们一直强调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
坚持“规范”原则基础上,结构、含义、用法上是否有“创新”也是评选流行语最重要的标准。黄安靖说,进入今年榜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赛道”“沉浸式”“精神内耗”等都是汉语的新结构新形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大白” “烟火气”“拿捏” “天花板”流行的都是新含义。入选的所有条目都符合“规范”标准,最能体现我们母语的价值。
栓Q、芭比Q等没有最终入选,就是因为它们或者是字母组合,或者含有字母,属于“污染层”的语言成分。“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可以,但没必要”等语词的落选,主要是因为它们缺乏新意或创新程度不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