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牛士报道 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刘强东在给全体员工的邮件中表示,要对员工和高管待遇进行“一升一降”:一方面,逐步把外包员工转化为德邦自己的员工,确保每个德邦员工都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同时,为包括全体德邦员工在内的所有物流、客服等基层员工设立“住房保障基金”,京东未来十年将投入数百亿为基层员工提供购房无息贷款;第三,刘强东本人再捐款1亿人民币,京东集团及个业务集团也会拿出一定比例的现金,大幅扩充“员工子女救助基金”的规模;此外,为了提高基层员工福利待遇,同时尽量减轻公司压力,自2023年1月1日起,京东集团高级管理人员的现金薪酬降低10%-20%不等,职位越高降得越多。
刘强东在邮件中表示,京东今天所有成功都离不开兄弟们的努力和坚持,在成功合并德邦之后,京东体系的员工总数已经突破了54万,相信未来京东可以为国家和社会直接带来超过100万就业岗位。
“德邦现有的员工,不管是外包还是自有的,都是我们的兄弟,自2023年1月1日起,逐步为十几万德邦的兄弟们缴齐五险一金,确保每个德邦兄弟都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兄弟们提供基础保障。过去,德邦的做法虽然合规合法,而且缴纳的五险一金比例远远超过其它同类公司,但依然有很多外包兄弟不能像自有员工一样享受全额五险一金待遇。我们会按照一定条件,逐步把外包兄弟转化为德邦自己的员工!让大家更有保障!”刘强东在信中表示。
目前,京东是行业内唯一一家与物流一线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的公司,根据公开数据测算,2022年前三个季度,京东为一线员工的薪酬福利支出已超过330亿元。
“集团拿出100亿元人民币,为包括全体德邦兄弟们在内的所有集团基层员工设立‘住房保障基金’,我希望此举能为工作满五年以上全体员工,包括每一个快递兄弟和客服兄弟实现购房愿望。这是循环无息贷款基金,意味着未来十年,集团累积投入资金总额高达数百亿人民币。”刘强东在信中表示。
今年7月26日,京东集团通过京东物流(02618.HK)完成了收购德邦控股超过50%的股权,德邦物流也因此正式并入京东体系。随着德邦物流的加入,京东体系的员工数量也将超过54万人,这其中,大多数是物流一线员工。
京东从自建物流之初就采用全职员工,与一线快递员签署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提供商业保险、通讯、防寒防暑、交通工具等多种福利及补贴。除了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薪酬福利待遇之外,京东早在2012年就开始打造“安居计划”,向符合条件的员工提供最高100万的无抵押、无担保、无利息的资金支持,用于缓解员工家庭在指定地区内购房首套房的压力。在刘强东此次内部信之前,该计划提供的借款金额已经累计达到近20亿元,帮助超3000位员工实现了安居乐业的目标。
对于京东坚持为一线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等福利保障,刘强东在此前曾表示,公司的一线物流员工中80%来自于农村,公司不仅要为员工当前的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提供条件,也要考虑到员工60岁之后的问题。
外界普遍认为,京东给予一线员工超出同行的福利待遇导致公司存在短期财务压力,但对于京东而言,但这也有其朴素的商业理论:公司真心对员工好,员工才能用真心去服务客户,客户才能用信赖回馈企业。
就在本月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22第三季度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和时限准时率测试结果,京东快递位居九大快递品牌首位。而在今年初,上海抗疫保供最为关键的时刻,全国有5000多名一线物流人员报名支援上海;在4月份的北京酒仙桥社区,80多名京东小哥24小时驻守在街道,为居民提供生活物资“最后100米”配送。京东物流正在摆脱对京东的依赖。
近日,京东物流公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在本季度中,德邦集团7月26日至9月30日的业绩首次被并入,京东物流也实现了连续第二个季度的盈利。
财报显示,本季度京东物流营收357.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涨38.9%;期间亏损1.5亿元,较去年的10.5亿元亏损大幅收窄85.9%;经调整净利润4.5亿元,相较去年同期5.7亿元的亏损,再次实现扭亏为盈。
(截自京东物流2022Q3财报)
从这些基本数据来看,京东物流本季度的表现可谓是十分亮眼了。但相信不少人也会有疑惑,是否是德邦的加入才让京东物流在本季度出现爆发式增长?
据财报披露,被并入的德邦营收为58.2亿元。即使去掉这一部分收入,京东物流的营收也实现了16.3%的增长。因而可以说德邦给京东物流提供了很大的正向帮助,但也不能否认京东物流本身的成长。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季度,京东物流的外部收入占比提高到了69.5%,接近七成。而去年同期还只有57.6%的外部收入。
(截自京东物流2022Q3财报)
一方面,当然是德邦贡献的58.2亿元起到了作用;另一方面,京东物流自身的独立造血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即使没有德邦,京东物流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也有着接近30%的大幅提升。
换而言之,如今的京东物流,早已不再是专属京东零售的“物流工具”。而是一个有着强大造血、输血能力的新增长点。
持续投入,京东物流建起护城河
2017年京东物流集团刚刚成立时,就曾喊出了“对外开放”的口号。当时刘强东更是立下目标:“京东物流未来五年,来自京东平台的收入必须低于一半”。
没想到才过去四年,京东物流就提前在2021年完成了这一目标。如今,外部收入占比更是已经接近70%。
当初京东物流之所以会选择面向社会开放,为的就是不被京东自身的零售平台困住。长期以来,京东早就在供应链和物流领域投入了很多。如果只是为了服务于自身平台,不仅无法盈利,还会成为越来越重的成本负担。
2019年初,刘强东发表的公开信更是充分表达了对京东物流的担忧:“这两年对公司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两年,公司已经亏了十几年,如果这么亏下去,京东物流融来的钱只够亏两年的!我相信所有京东配送兄弟都不希望公司倒闭。”
也正是从这份公开信之后,京东物流加大了改革力度。既要降低内部成本,又要提速获取外部客户。为此,京东物流不吝于在能力、品牌和服务方面持续投资。
能力方面,京东为了补齐全距离运输版图,不惜斥巨资收购跨越速运、德邦和达达。如今德邦的业绩已经归入京东物流,外界也看到了它在外部收入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一旦德邦和京东物流的融合彻底完成,无疑会产生更加强大的协同效应。
此外,京东物流自身也在不断进步。比如最新的财报显示,截至9月30日,京东物流已经运营超过1500个仓库。包括云仓生态平台在内的仓储网络管理面积,如今超过了3000万平米。
(截自京东物流2022Q3财报)
今年8月底,京东物流更是成功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CCAR-121部《航空承运人运行合格证》,标志着京东物流航空也正式投入运营。想必未来,京东物流外部订单的运输效率,也将有望追赶上京东自营商品。
品牌方面,过去大众对于京东物流的认知,都停留在京东平台。因而京东物流想要获取更多外部订单,就必须打破这种固有认知,让自己以独立物流平台的身份面向外界。
为此,京东物流首先就明确了自己的定位:集中精力服务快消品、家电家具、服装、3C、汽车、生鲜这六大行业客户,并持续深耕。
如此一来,只要京东物流在这几个领域做到极致,建立起成熟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客户找上门来。
比如以农产品等生鲜商品销售为主的东方甄选,就在今年9月和京东物流达成合作。在京东物流的帮助下,东方甄选自营产品同城订单可以即日达或次日达,跨省订单可在72小时送达。
(截自东方甄选公众号)
同时,京东物流还为东方甄选提供灵活弹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单仓和多仓模式灵活转换。通过与京东物流的合作,东方甄选在实现货物前置后,整体配送时效提升约17%。
东方甄选作为直播电商虽然GMV不俗,订单量也很大,但对于京东物流来说体量还是太小。因而前不久,京东物流更是直接和抖音合作,成为首批接入抖音电商“音需达”服务的物流企业,为用户提供送货上门等高质量服务。
由此可见,京东物流能获得抖音电商的青睐,和其高品质的服务是分不开的。如今在大众认知中,京东物流和顺丰一样,都是高品质物流的象征。而这一点,也是从京东物流还未独立出来前就“遗传”下来的先天基因。
除了一贯的送货上门服务以外,京东物流也在不断探索更加高品质的服务。比如今年9月底,看到大众对于快递行业保价服务的争议后,面向C端用户的“京东快递”一马当先,推出“全额保”服务:一旦快件损坏或丢失,京东快递将在保价范围内足额赔偿。
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的服务,显然也是京东物流一切能力提升的出发点,以及品牌形象能够深入人心的关键。这三大领域的建设,共同拉高了京东物流外部收入的占比。而持续的盈利,也代表京东物流度过了最艰难的投入期,开始进入稳定盈利阶段。
京东阿里,用物流助力实体经济
就在京东物流公布财报的同一天,京东集团也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其中的分部经营业绩显示,京东物流以357.7亿元的营收,成为了京东第二大收入来源。
(截自京东物流2022Q3财报)
现在的京东物流,不仅摆脱了长期亏损,还为整个京东起到了重要的“输血”作用。当然,这都是京东物流十几年来努力的结果。如果当初京东物流没有独立出来,对外界开放,现在也不可能成为京东主营业务之外的重要增长点。
和京东物流一样的,还有阿里的“菜鸟”。前不久阿里的财报中就着重提到,菜鸟的外部收入占比已经达到73%,靠的就是服务模式的不断升级,以及海外业务的蓬勃发展。
从京东物流和菜鸟对外部收入的追求可以看出,在主营零售业务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它们都得到了京东、阿里的重视。一方面,当然是为了探索第二增长曲线;另一方面,也是阿里京东持续深耕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
物流和供应链作为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一直是各行各业的“刚需”。在阿里京东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很多中小企业面对的库存、运输等难题都得到了解决。
如今,它们强大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能力,早已成为了实体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样的成绩,也正是大方向下“数实融合”的最佳体现。
作者 | 李松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