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包括东盟10国+5国(中、日、韩、澳、新),涵盖全球30%以上人口、GDP、贸易和投资的最大自贸区诞生。对百姓来说,RCEP协定中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超过90%,将促进更多优质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可以买到更多价廉物美的产品。
RCEP协定签署不仅对中国经济、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和生活、投资息息相关。
全球最大自贸区启航
RCEP由东盟于2012年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6个对话伙伴国参加。历经8年、31轮正式谈判,全面完成市场准入谈判。除印度因“有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而暂时没有加入协定,15个国家在今年11月15日共同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包括20个章节,涵盖货物、服务、投资等全面的市场准入承诺,是一份全面、现代、高质量、互惠的自贸协定。货物贸易整体自由化水平达到90%以上;服务贸易承诺显著高于原有的“10+1”自贸协定水平,投资采用负面清单模式做出市场开放承诺,规则领域纳入了较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内容。RCEP协定还充分考虑了成员间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差异,专门设置了中小企业和经济技术合作等章节,以帮助发展中成员、特别是最不发达成员充分共享RCEP成果。
RCEP的签署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成功启航,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形成一体化大市场。这将有力支持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国际抗疫合作,稳定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助推区域和世界经济恢复发展。
全球进入第四轮产业转移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团队发布的报告认为,在当前贸易保护、新冠疫情和经济衰退三重冲击下,RCEP达成能够带来显著“贸易创造”效应。RCEP实施将会带来95%以上范围的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和投资壁垒取消,极大促进以14亿人口的中国和6亿人口的东盟两大经济体为代表的亚洲经济发展潜力,有望成为疫情中后期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强引擎。
广发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张静静发布的报告认为,全球进入第四轮产业转移下半场。二战后全球已经经历了三轮产业转移。50-60年代美国中低端产业向德国及日本等国转移;上世纪70-80年代日德中低端产业向亚洲四小龙和亚洲四小虎转移;上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全球中低端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金融危机后全球正在发生第四轮产业转移,也即:中国大陆中低端产业向东盟6国(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菲律宾和印尼)等经济体转移,同时中国大陆承接全球中高端产业。每轮产业转移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各10年。上半场对应弱资本开支周期,下半场对应强资本开支周期。疫情冲击过后,全球将进入二战后第四轮产业转移的下半场,应对一轮强资本开支周期。
直接惠及消费者和行业企业
RCEP是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自贸协定。协定的优惠成果直接惠及消费者和行业企业,将为丰富消费市场选择、降低企业贸易成本发挥重要作用。
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超过90%这一条,意味着百姓可以买到更多便宜的进口商品,也对企业产生很大影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表示,未来协定成员九成以上税目实现零关税,会降低区域内零关税商品及原材料购进成本。其中,原材料成本的降低有双重效应,一是企业利润增加,二是产成品价格下降。当然,进口商品关税成本下降,也会促使以进口原材料国内加工的企业增强盈利能力,失去了关税壁垒,企业间竞争更为公平。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和日本首次达成了双边关税减让安排,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RCEP协定下,随着中日相互降低关税,中国自日本进口的水产品、矿产品、化工品、纺织服装、机械产品和电气设备等商品,以及日本自中国进口的水产品、部分坚果、果蔬、肥料、日用化工品、机械产品、电气设备、部分光学设备等商品,有望降低贸易成本、扩大贸易规模。
RCEP也对投资产生重大影响,机构普遍认为对A股市场是利好。兴业证券认为,开放的红利,将使股、债、汇、房等中国优质资产价值长期得到支撑,其中最为受益的是股市,有望迎来历史上第一次“长牛”。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连建明上周发生了许多大事,首先是疫苗有效的消息刺激了全球股市;其次是国内国企信用债发生连环违约事件,一些银行决定降低信用债的敞口,引发了市场的担心,国内股债市场走低,好在海外市场受到的影响不大;第三则是恒生指数成分股从50只扩容到52只,新加入的美团、安踏和百威亚太,代替了英国老牌企业太古集团。
不过,这些消息的重要性都比不上周日亚太15个国家签署的RCEP协定。RCEP代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15个国家则是东盟10国、加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简单理解,RCEP就是没有美国和欧洲和印度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无论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RCEP都超过了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
诺亚研究一直关注自由贸易区的问题,我们长期在“凤凰卫视”的《财经正前方》节目解读亚太地区的自贸协定,包括RCEP和中日韩自贸协定的推进过程。这次15个国家签订RCEP协定实际上是去年底就定下来的事情,今年签署并没有太多意外。
简单回顾一下,RCEP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日韩、澳新、和印度6个对话伙伴国参加,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之间相互开放市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谈判于2012年11月正式启动,涉及中小企业、投资、经济技术合作、货物和服务贸易等十多个领域。印度由于自身偏重农业的经济结构,与亚太地区经济整合度不深,以及和多个亚太国家存在贸易逆差等原因,后来退出谈判。
2019年11月,RCEP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宣布15个成员国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将启动法律文本审核工作,以便在2020年签署协定。
如果说有一点点意外,那就是日本去年表示,如果印度不签,日本也不签。而市场认为,这一次日本积极签署协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特朗普未能连任。
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美国、欧洲和亚太三个全球最主要的经济体之间在自由贸易区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博弈。要理解RCEP的重要性,就不得不提TPP和CPTPP。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任内积极推动TPP,也就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TPP一共有12个国家参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文莱,智利和秘鲁。
这是一个要把中国排除在外的生产与贸易协定,目的就是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上,把美国放在顶端,日本在中高端,把中低端的生产由中国换成越南为主的东南亚国家,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秘鲁等负责提供原料。
TPP在2016年2月签署,但是特朗普入主白宫第一天就宣布美国退出TPP。众所周知,特朗普参选总统主要就是要逆转奥巴马推动的全球化和医保改革,他主张美国优先,让制造业回到美国,而不是去到中国以外的东南亚。
于是剩下的11个国家就把原来的协定略微修改,改名叫做CPTPP,CP代表的含义是“全面和进步”。这个新名称听上去更加高大上了,但没有美国,协定的分量就明显不足,对中国贸易冲击的影响有限。CPTPP在2018年3月签署,在过半成员国完成国内法规修改后,2018年12月底生效。
现在拜登成为新一任美国总统,他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要把CPTPP再次升级到TPP,并且由美国来主导。但是过去4年特朗普已经把美国和贸易伙伴的关系折腾得够呛,加上今年美国疫情严重。经贸伙伴们对于美国的制造业和消费市场的信心都大打折扣。相反,中国的疫情控制和经济贸易表现一枝独秀,之前的RCEP谈判进展得也十分顺利,今年签署协议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实际上,奥巴马还推动了一个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TTIP,也就是“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实质就是建成欧美自贸区,以阻止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要知道中国现在是全球135个国家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而美国只是55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不过涉及到投资的协定通常障碍更多,因此TTIP谈判进展不那么顺利。欧洲的反对声音更大,他们不希望美国大型企业占领欧洲市场,同时用美国在健康、安全和环境上的标准取代欧洲的标准。等到特朗普上台,这个协定就停滞不前,现在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这个过程中,中国未雨绸缪,定力十足,早就开始积极应对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这就是大家熟悉的中国连接亚欧的“一带一路”计划,亚太地区的RCEP,以及正在谈判中的中日韩自贸协定,中欧投资协定等等。
好消息是中欧投资协定有可能在年底签署,而中日韩自贸协定原本的障碍,除了三国历史遗留的问题之外,主要就是美国从中作梗。不过,这些障碍在这一次RCEP协定签署之后也会大大减少。
为什么RCEP经过多年谈判,在2019年取得突破,并且在今年疫情造成各国经济部分隔离的情况下签署如此顺利呢?
这当然和特朗普在2018年挑起的全球贸易战有密切联系。结果就是到了2019年,东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的第一和第四大贸易伙伴分别是欧盟和日本。2019年,虽然中国对美国贸易总额下降了10.7%,但对东盟和欧盟分别上升了14%和8%。此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增长了10.8%。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818.1亿美元,同比增长5%,东盟历史性地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东盟投资同比增长76.6%。
实际上,中国已经与东盟十国组建了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已经覆盖了双方90%以上的税目产品。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都签署了双边自贸协定,这些国家和地区与日本、韩国也都有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现在RCEP把中国、东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整合到一起,可以在原来双边或多边自贸协定上“百尺高楼更进一步”,对各方都是互利共赢的结果。
RCEP实施将会带来95%以上范围的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和投资壁垒取消。有望成为疫情蔓延下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劲引擎。特别是中日之间达成关税减让的历史性突破,将极大强化本地区供应链分工,增强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
短期来说,中国资本市场目前面临的信用债违约、金融监管加强、宽松政策逐步退出导致市场整体偏好下降,此时达成RCEP协定,对市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稳定剂和定心丸。未来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更会加强中国在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上的地位。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加快中国的发展。
相反,对于不在其中的印度和中国台湾来说,将来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至于美国,特朗普的四处退群和挑衅,蓬皮奥的四处煽风点火,反而让亚太国家在经贸关系上走得更近了,拜登也不可能改变亚太经贸更加融合的现实。
最后想以个人的最新经历说说为什么我非常看好中国和RCEP未来的发展前景。因为疫情,今年我十个月都被困香港,虽然处在中美竞争的风暴中心,但我一直相信天平会更倾向于中国,我在一系列文章、音频和视频中不断传达这样的信念。
RCEP的签署并无悬念,我除了将之写入《2021年投资策略报告》,这几天并未过多关注。因回国参加集团的黑卡年会和分公司的答谢会,昨天下午我4点从深圳入关,完成14天隔离之后将飞往云南和各地。我因故被分到了距离机场2个小时,深圳最东边的坪山区。在深圳湾口岸等待了4个小时,后来又在路上遇到大巴抛锚1个小时,我达到隔离酒店已经是晚上11点。
不过一路上,最让我意外的不是深圳的繁华和车水马龙,而是路上连绵不断的工程车,从外地运送各种建筑材料进入深圳的市中心,这是香港现在根本看不到的景象。深圳只是中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深圳好,中国好,亚太自贸区会更好!
写完这篇文章已经是凌晨6点。窗外车流声不断,这就是深圳的晨音。0daybank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