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年头才过了一半,但2020 年度最“恐怖”户外活动已经诞生了。
那就是最让人大汗淋漓,又最让人后背发凉的运动——爬山。
随着网剧《隐秘的角落》的热播,“一起爬山吗?”这一系列衍生梗已经和乘风破浪的姑奶奶们并称当下最火热流行词。
这个热爱数学的地中海摄影达人张东升,爱问自己还有没有机会的无装备跳伞教练,送你一秒下山。
住在塘朗山附近的我,同事曾几次三番推荐我去爬塘朗山。说什么山高谷深、林茂水长,非常值得去爬爬。
心动不已的我,月前连爬山装备都一应买好了,看完电视剧后决定缓缓。
内心OS是:管它塘朗山一路流水潺潺、怪石嶙峋,2020,我觉得还是先活下去要紧。
这下问题来了,如果有人和你玩梗,问你“一起去爬山吗?”你该怎么回答。
我问了一圈同事,结果出乎意料的一致。
看过剧的:不去,山下挺舒服的。
没看过剧也不热衷于网上冲浪的同事:不去,宅在家里多舒服。
爱旅游的:不去,爱爬山的都是大爷大妈。
爱宅在家的:不去,爬山多累啊,室内项目不香吗?
合着不管是塘朗山、梧桐山还是羊台山,我们这一辈人,其实根本没什么人想去爬山。
这话是有数据支撑的。
就在前不久的端午小长假数据显示,90后取代80后成为端午出行主力,占比达到36.4%。但其中90后热衷于水上乐园和海洋馆,80后则接过了60、70后爬山的接力棒,开始登顶各座山脉。
最小的80后都31岁了,也难怪有同事说爬山的都是“大爷大妈”。
但爬山这项活动,一旦参与过就会让人记忆深刻,这一点我是不经意间发现的。
你可以去问问那些爱旅游的人,问他们爬过哪些山。
这个时候,他们几乎可以“一山不落”地告诉你他们的爬山“功绩”。甚至于具体的爬山时间,还有其中发生的趣事。但你问他们当地的特色小吃,他们顶多敷衍你几句。
我一个当律师的叔叔在被我问到“一起去爬山吗?”这个问题时,语重心长地发了一段语音过来,主要内容是:相约爬山其实是有一定法律风险的。
他说,若故意把同伴推下悬崖,无论对方是否死亡,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我相信你不会;但若在爬山过程中同伴受伤自己有救助能力救助而不救助,则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说得我毛骨悚然的同时,又让我想到了《隐秘的角落》这部剧本身,它所带来的思考。
这部剧估计每位看过的人都有不同的解读或是感悟。
剧作相比小说已经“阳光”了许多,也让观众有了选择相信童话还是相信真相的权力。电视剧“献给童年”,原著小说“致敬每一个心中曾经被伤害过的成年人”,说简单点,我看是在揭开这些成年人儿时的伤疤。
没有天生的杀手或是究极腹黑,当面对同样经历,有些人能走出阴影而有些却不能,善与恶的距离也许只有一念之间。
就像他们如果在爬山的时候遇见了正在动杀心的张东升,也许会是不一样的结果。
和总是万分挑剔的人去爬山与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爬山,其实天差地别。
也难怪为什么情侣在结婚之前总是要来一段旅行。
这段旅行只有两人,中间产生的甜蜜、摩擦、冲突等等等等完全由两人负责。他们可以从这段旅行中感受到彼此是否能长久地走下去。
说了这么多,如果真的有人问你要不要去爬山,你应该有结果了吧。
虽然剧情里的爬山很阴郁,但生活中的爬山还是蛮阳光的,只要是平常相处得来的好朋友,不妨把“玩梗”变成真正的相约爬山(备好防晒)。
不要再去想被人推下山这种“电视剧桥段”,毕竟剧情再多么骨感那也是drama,你还拥有现实的当下。热爱生活,充满阳光才是最应该充斥满大脑的信念。
其实我没有资格回答我会不会和别人一起去爬山,因为没人问我去不去爬山(不争气地哭了)。
——END——0daybank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