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考验友谊的事情,当属“我嘴一张、你就能接出下半句”。真朋友之间早就形成了一种用最短的表达,让对方知晓自己要说啥的默契。
就比如下面这张引发网友集体共鸣的聊天截图——
“我给闺蜜发几个问号,她就知道我是在问她午饭吃啥;她回我一个问号,我就知道她又要吐槽前男友的前女友作了什么妖。”
网友们纷纷表示,这简直是我和我朋友的交流日常啊。习惯于把任何复杂的情绪都缩略称一个问号,而它在不同的语境下又都尤为好用——
比如五个以上问号是惊讶,三个问号是迷惑,一个问号有时候是“有事你说”……外人一串看下来,仿佛是谍战片里在对暗号,但却没有比它更能精准地表达出你知我知的含义。
于是,“我缓缓打出一个问号”,成了2019年年轻人聊天对话框里的最新流行语。
“对不起,我是李现。”
▽
小小的问号,大大的疑惑
现代网民对问号的痴迷,还得从博大精深的汉语底蕴说起。
作为一种拉丁语演变来的符号,问号是中文最常见、意义也最丰富的标点符号。
小学语文老师早就告诉过我们,凡是表疑问的句子,不论是询问,还是责问、反问、选择问、商量、设问,甚至不需要回答而语气是疑问的句子,末尾都可以用一个问号来表明语气。0daybank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