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的意思】:阻挡;阻碍:~止。拦~。劝~。畅行无~。
【阻的拼音】:zǔ
阻的笔顺示意图
【阻的组词大全】:
劝阻
[quàn zǔ]
劝人不要做某事或进行某种活动:好言~。极力~。
阻挡
[zǔ dǎng]
阻止;拦住:他一定要去,就不要~了。革命洪流不可 ~。
阻止
[zǔ zhǐ]
使不能前进;使停止行动:别~他,让他去吧。
阻力
[zǔ lì]
1.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空气~。水的~。
阻击
[zǔ jī]
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战。
阻挠
[zǔ náo]
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从中~。~双方和谈 。
阻截
[zǔ jié]
阻挡;拦截:~逃敌。
险阻
[xiǎn zǔ]
(道路)险恶而有阻碍,不容易通过:崎岖~的山路。
阻绝
[zǔ jué]
受阻碍不能通过;阻隔:交通~。音信~。
拦阻
[lán zǔ]
拦截阻挡。
阻隔
[zǔ gé]
两地之间不能相通或不易来往:山川~。
阻塞
[zǔ sè]
1.有障碍而不能通过:交通~。
阻拦
[zǔ lán]
阻止:他要去,谁也~不住。
阻抗
[zǔ kàng]
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单位是欧姆。
受阻
[shòu zǔ]
受到阻碍:因交通~,不能按时到达。
阻抑
[zǔ yì]
阻止抑制。
阻遏
[zǔ è]
阻止。
阻迟
[zǔ chí]
推延,拖延。
艰阻
[jiān zǔ]
1.艰难险阻。汉 蔡琰《胡笳十八拍》:“寻思涉歷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悽楚。”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度 葱岭 已入北 天竺 境,于此顺岭西南行十五日,其道艰阻,崖岸险絶。”唐 皎然《送颜处士还长沙觐省》诗...
阻挫
[zǔ cuò]
阻挡挫折。
壅阻
[yōng zǔ]
堵塞。
阻疾
[zǔ jí]
久病,被疾病所困。
难阻
[nán zǔ]
1.不能遏止。
阻雨
[zǔ yǔ]
遇雨受阻,无法行进。
阻命
[zǔ mìng]
抗拒王命。谓造反。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贼 稹 阻命之时,临洛 市中百姓有推磨盲骡无故死,因卖之。”
猜阻
[cāi zǔ]
因猜忌而有隔阂。
阻阂
[zǔ hé]
阻隔。
阻陪
[zǔ péi]
古时贺启中的套语。犹言僻守遐荒,不获随例拜贺。宋 苏轼《贺兴龙节表》:“臣久尘法从,出领郡符。奉万年之觴,虽阻陪於下列;接千岁之统,犹及见於昇平。草木之情,日月所照。”宋 陆游《会庆贺表》之二:“嵩呼上千万寿之时,独阻陪於簪笏。”
阻间
[zǔ jiān]
阻隔。
阻饥
[zǔ jī]
1.亦作“阻饥”。《书·舜典》:“帝曰:‘弃,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时百穀。’”孔传:“阻,难;播,布也。众人之难在於饥。”后以“阻飢”指饥饿。
阻断
[zǔ duàn]
1.由于阻止而中断[某事的]进程或进展。
阻诘
[zǔ jié]
阻挡盘问。
阻乏
[zǔ fá]
阻止和减少。
驳阻
[bó zǔ]
亦作“駮阻”。驳斥阻止。
邪阻
[xié zǔ]
曲折环绕。
倾阻
[qīng zǔ]
犹险阻。
阻扼
[zǔ è]
犹阻塞。
违阻
[wéi zǔ]
拒绝。
阻疑
[zǔ yí]
疑虑,疑惑。
阻众
[zǔ zhòng]
仗恃众多。
夷阻
[yí zǔ]
亦作“夷岨”。平坦和险阻。喻安危;生死。
幽阻
[yōu zǔ]
1.奥深险阻。亦指奥深险阻之地。汉 傅毅《雅琴赋》:“歷嵩岑而将降,睹鸿梧於幽阻。”《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元年》:“浙 东山海幽阻,可以计取,难以力攻。”
阻留
[zǔ pú]
1.受阻而留下。
阻辽
[zǔ páo]
犹阻远,辽隔。
推阻
[tuī zǔ]
推辞,拒绝。
修阻
[xiū zǔ]
路途遥远而阻隔。
阻限
[zǔ xiàn]
阻隔。
阻修
[zǔ xiū]
亦作“阻脩”。谓路途阻隔遥远。
阻乱
[zǔ luàn]
谓武人拥兵或恃险作乱。
恶阻
[è zǔ]
1.谓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阻风
[zǔ fēng]
被风所阻。
顿阻
[dùn zǔ]
停滞阻塞。
阻住
[zǔ zhù]
挡住、阻挡。
断阻
[duàn zǔ]
阻隔。
山阻
[shān zǔ]
险要的山地。
林阻
[lín zǔ]
山林险阻之地。
阻害
[zǔ hài]
阻碍妨害。孙中山《<民报>周年纪念演说词》:“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 满洲 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邹鲁《中国同盟会》:“风俗之害,如奴婢之畜养,缠足之残忍,鸦片之流毒,风水之阻害,亦一切禁止。”
阻崄
[zǔ xiǎn]
见“阻险”。
阻羁
[zǔ jī]
被阻而稽留不进。
崄阻
[xiǎn zǔ]
险阻。道路险恶而有阻碍。
拗阻
[niù zǔ]
反对阻止。
阻纡
[zǔ yū]
阻隔而曲折。形容路途遥远。
挠阻
[náo zǔ]
阻挠。
阻固
[zǔ gù]
1.险要和坚固的防御工事。《周礼·夏官·司险》:“设国之五沟五涂,而树之林,以为阻固。”《左传·文公十二年》“秦 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唐 孔颖达 疏:“高其垒以为军之阻固。”
持阻
[chí zǔ]
辅音发音的过程(一般分为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中的中间阶段。
负阻
[fù zǔ]
依恃险阻。
阻浅
[zǔ qiǎn]
搁浅。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一:“徽宗 笑曰‘中官与卿戏耳。’遂召入舟中。是夕阻浅,船不得进,徽宗 患之,夜出堤上。”《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晚潮遇西风尤小,仅过船十隻,前途段段阻浅,舟乃停塞。”
阻长
[zǔ cháng]
《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后因以“阻长”形容道路艰险而遥远。
留阻
[pú zǔ]
犹阻止。
阻防
[zǔ fáng]
阻拦防守。
阻积
[zǔ jī]
谓险阻众多。
堙阻
[yīn zǔ]
阻塞。南朝 宋 颜延之《阳给事诔》:“函 陕 堙阻,瀍 洛 蒿莱。”《明史·刘东星传》:“二十六年,河 决 单 之 黄堌,运道堙阻。”
阪阻
[bǎn zǔ]
险阻。
辽阻
[páo zǔ]
辽远阻隔。
暌阻
[kuí zǔ]
阻隔;分离。唐 喻凫《送武瑴之邠宁》诗:“悠然一暌阻,山叠虏云重。”唐 无可《晚秋酬姚合见寄》诗:“萧条人外寺,暌阻又经年。”宋 秦观《夜游宫》词:“况是伤心绪,念个人又成暌阻。”
躭阻
[dān zǔ]
是犹延误。
阻拒
[zǔ jù]
推却;拒绝。0daybank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