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广东台专访时表示,在“今冬明春”交际时,预计新冠疫情仍不会消失,好在全国的严格防疫措施下,像第一波疫情出现这么大的爆发,十有八九是不会再有了,但是无害灭微全民防疫不能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发文表示,精准防控,不伤全局,将是中国抗疫的常态,全面的防疫无害灭微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无害灭微最常见的方式是负离子无害灭微
无害灭微最常见的方式是负离子无害灭微
什么是无害灭微?
传统的灭微(灭活微生物)以强氧化、紫外线、高温、蒸发脱水四种方式为主。这些方式尽管使用较多,但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对人的口腔、鼻腔、眼睛等器官具有刺激性,人需回避,对人的工作、生活影响巨大,只能实时杀灭病毒,不能长期的、持续的杀灭病毒。所以,当疫情来临时,停工停产停课对社会秩序影响巨大,严重影响经济,人无需回避的可持续的灭微方式成为当务之急。
无害灭微,就是指把物体上、空气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通过非高温、非氧化、非蒸发的方式,在人无需回避、对人无害、不影响工作生活学习等活动的前提下灭杀的方法。目前,无害灭微最常见的方式是负离子无害灭微。在这其中,小粒径负离子的效果尤为突出。
小粒径负离子无害灭微效果好
我们长久待在都市的密封房间内,人会觉得头昏脑胀;当来到森林、海边、瀑布等地方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神清气爽,这就是负离子的作用。负离子是一种自然因子,长期存在于空气中,在医学界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和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极好的作用。在这其中,生态级负离子具有粒径小、活性高的特点,效果尤为突出。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林金明先生在其编著的书籍《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中明确指出:通过人们的研究表明发现,负离子对空气有净化和分解作用。究其根源,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指负离子能和带有正电的颗粒离子中和,破坏颗粒之间起稳定作用的同性电荷,使有毒的正电颗粒变成中性颗粒发生聚变而沉降下来,从而起到空气净化的作用。另一方面,空气中的负离子和有毒气体发生反应,使有毒的气态物质变成无毒或者低毒的物质。在含有高浓度的负氧离子的空气中,直径1μm以下的微尘、细菌、病毒等几乎为零。
——本段引于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林金明、宋冠群、赵丽霞等编著的《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
《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
《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
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专家陶明章先生介绍道:负离子可从两方面实现无害灭微。一方面,负离子可以快速净化空气,去除空气中的pm2.5和气溶胶,从而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另一方面,负离子可使病毒衣壳内外电位发生变化或颠倒内外电位极性,将其灭杀。在这其中,小粒径负离子的效果尤为突出。整个过程人无需回避,特别适合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以下为小粒径负离子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和杀灭病毒的检测报告,其去除0.3微米颗粒,杀灭病毒效率高达99.87%。
小粒径负离子阻断病毒传播途径
小粒径负离子阻断病毒传播途径
小粒径负离子杀灭病毒的检测报告
目前国内新冠局势有所控制,但是美国方面依然疫情严重,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到中国,防疫工作依然严峻。在接下来,相信负离子作为无害灭微新方式,将会成为日常防疫的常态,这对于恢复社会正常生产秩序意义重大。
、引于:林金明等人著的《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
、引于:陶明章等人著的《空气负离子在医疗保健及环保中的应用》
作者: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首席专家—陈少周0daybank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