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的意思】: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表示:告~。指~。显~。暗~。~意。~范。~威。~众。
【示的拼音】:shì
示的笔顺示意图
【示的组词大全】:
表示
[biǎo shì]
1.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关怀。大家鼓掌~欢迎。
示意
[shì yì]
用表情、动作、含蓄的话或图形表示意思:以目~。老师指了指门,~他把门关上。
指示
[zhǐ shì]
1.指给人看:~剂。~代词。
预示
[yù shì]
预先显示:灿烂的晚霞~明天又是好天气。
示范
[shì fàn]
作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榜样或典范:~操作。起~作用。
展示
[zhǎn shì]
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图纸。作品~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暗示
[àn shì]
1.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他用眼睛~我,让我走开。
启示
[qǐ shì]
1.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这本书~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炫示
[xuàn shì]
故意在人面前显示(自己的长处):他有才华,但从不在人前~。
公示
[gōng shì]
公开宣示,让公众了解并征求意见:实行干部任前~制度。
明示
[míng shì]
1.明确表示。
示弱
[shì ruò]
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多用于否定式):不甘~。
批示
[pī shì]
1.(上级对下级的公文)用书面表示意见:计划已经呈报上去,领导还没有~。
标示
[biāo shì]
标明;显示:他用笔在地图上画了一道红线,~队伍可从这里通过。
宣示
[xuān shì]
公开表示;宣布:~内外。
示威
[shì wēi]
1.有所抗议或要求而进行的显示自身威力的集体行动:游行~。
夸示
[kuā shì]
向人吹嘘或显示(自己的东西、长处等)。
示警
[shì jǐng]
用某种动作或信号使人注意(危险或紧急情况):鸣锣~。以红灯~。
示众
[shì zhòng]
给大家看,特指当众惩罚犯人:游街~。
揭示
[jiē shì]
1.公布(文告等):~牌。
示儆
[shì jǐng]
显示儆戒。
大示
[dà shì]
尊称朋友的来信:~读悉。大:指对方。示:指来信。
示手
[shì shǒu]
据礼仪专家郑跃成介绍,这是人类最早的一个礼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时代,尽管当时还没有礼节这个概念。当时人们安全感很差,手中往往会携带武器,当一个人接近或进入别人领地时,必然会引起对方的警戒和防范,这时 他如果没有敌意,就要把手张开,把手心朝向对方,让对方看清自己没带武器,表示自己的友善之意。
示唆
[shì suō]
犹启示。
审示
[shěn shì]
指对核准人(也可以说是领导)对上面报告等文件进行复核,但不是作出批示要你怎么做,只是相当于校对的意思。
示现
[shì xiàn]
1.佛教语。谓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如 观音 之三十三身。《华严经·十地品》:“﹝世尊﹞勤行不息,善能示现种种神通。”唐 刘禹锡《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以神功示现,故皓雪莲生。”宋 李纲《书僧伽事》:“世传 僧伽 为 观音大士 化身,其神变示现之跡,载於传説,著於耳目,不可胜纪。”宋 范成大《吴船录》卷上:“惟 大峨 一山,其高摩霄,为佛书所记 普贤大士 示现之所。”
函示
[hán shì]
1.用信函下达的指示。如:关于这个问题,上级已有函示。
现示
[xiàn shì]
显示。
垂示
[chuí shì]
1.留传以示后人。
遵示
[zūn shì]
遵照指示。
吩示
[fēn shì]
方言。吩咐。川剧弹戏《乔老爷奇遇》:“听爷吩示:你眼睛不要眨,瞌睡不要啄,好生把轿子守倒!”
示梦
[shì mèng]
谓灵魂在梦中以事示人。
示导
[shì dǎo]
启示开导。
观示
[guān shì]
犹示范。
教示
[jiào shì]
教导;训诲。
牌示
[pái shì]
旧时张贴在布告牌上的文告。
示谕
[shì yù]
告知;晓示。常用于上对下或书札中。
示像
[shì xiàng]
显露外形。
风示
[fēng shì]
1.晓谕;教诲;告诫。《汉书·礼乐志》:“况於圣主广被之资,修起旧文,放郑近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於以风示海内,扬名后世。”宋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祠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者也。”清恽敬《黄太孺人墓表》:“然古列女之贤者,天下皆绘画之,鐫於庙垣,刻於墓闕,凡以风示后世而已。”孙中山《讨袁檄文》:“亦以民国初立,旧污未殄,首行揖让,风示天下,树之楷模。”
示戒
[shì jiè]
表示儆戒。
来示
[lái shì]
对他人来信的敬称。
帅示
[shuài shì]
引导指示。
示恩
[shì ēn]
表示对某人有恩惠。也说示惠。
寄示
[jì shì]
谓送给人看,示知。
手示
[shǒu shì]
书信用语。对对方亲笔来信的敬称。
诏示
[zhào shì]
1.谓以诏书告知臣下。宋 王安石《赐判汝州富弼乞赴安州避灾养疾诏》:“故兹詔示,想宜知悉。”明 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五·本朝岳镇海渎碑》:“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其理既成,其分当正,故兹詔示,咸使闻知。”
示知
[shì zhī]
信函用语。告知。
传示
[chuán shì]
1.留传示知;传达告知。
戒示
[jiè shì]
如诫垂示。
图示
[tú shì]
用图表或其他直观方法来表示或阐明,尤指显示细节或空间关系。
览示
[lǎn shì]
犹显示。
暴示
[bào shì]
谓暴尸示众。
枷示
[jiā shì]
带枷示众。
率示
[lǜ shì]
示范,作为榜样。
旨示
[zhǐ shì]
犹示意,致意。指书信。
班示
[bān shì]
犹颁示。谓颁布出来,使人知道。
引示0daybank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