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5天”的北京女子找到了!此前“出国避避”被困邮轮 现正在养病
打开
360浏览器
打开
金老师没收了阿衰的饼干碎,吃完之后行为举止像一只狗
打开
首位新冠疫苗试验女生结束观察,CT结果出来了
打开
“失联5天”的北京女子找到了!此前“出国避避”被困邮轮 现正在养病
打开
360浏览器
打开
App内打开
核扩散的几种模式
品杰爱娱乐
快传号 | 2019-06-27
关注
本文参考数篇关于核武器扩散相关的论文,对于一些核扩散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基本问题吧。
核扩散属于传统安全还是非传统安全:
核扩散一般有两种指意:垂直扩散指的是一个国家同时增加核武器的种类多样性和数量,例如发生在美国和苏联之间;水平扩散指的是有新的国家拥有了核武器。核扩散属于传统安全领域还是非传统安全领域?传统安全领域主要是指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安全。传统安全是国际关系的主题,一般指与国家间军事行为有关的冲突。传统安全主要指的是国家安全。非传统安全又称“新的安全威胁”,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遇到或很少见过的安全威胁;具体说,是指近些年逐渐突出的、发生在战场之外的安全威胁。在国家层面 ,核武器的扩散属于传统安全范畴 ,归入国家追逐军事能力的传统安全范围。但进入次国家甚至非国家层面后, 核武器的扩散就将导致国际安全秩序的严重失衡, 其破坏力难以想象。这种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在核能力上的博弈, 显然不为传统安全概念所涵盖。在兼及传统与非传统的安全领域中 ,核扩散正是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核心安全问题之一。
核武器扩散的三种模式:
在核武器和核武器技术扩散方面,不同国家根据国内政治因素和国际安全环境因素的区别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发展模式。为了便于对比分析 ,这里将主要的核扩散行为按照动机和行为模式分为三大类进行考察研究,即:保生存模式、强国战略模式、发展核潜力模式。所谓的保生存模式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形, 即部分国家在安全方面面临重大威胁但又缺乏其他可靠手段 ,因而毅然走上核武器化道路 ,通过拥核确保生存安全 。像冷战时期的南非以及以色列就属于此种情况。对这些国家而言, 核武器是确保其生存的必备武器。为了减少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压力 , 它们在发展核武器前后往往采取秘而不宣的态度。与南非和以色列不同, 印度是在没有面临明显生存威胁的情况下走上核武器发展之路的。印度在发展核武器方面长期采取模糊政策 ,但它在 1998年五次公开核试验之后,采取了高调宣示政策 ,自称是核武器国家 。在核扩散发展模式上, 印度可算是比较独立的一种 ,在这里称其为 “强国战略模式 ”, 即发展核武器主要是强国战略的一部分。有些国家虽然参加了《核不扩散条约》, 却在发展核工业的同时 ,发展了其核武器技术能力,聚集了越来越多可用于武器的核材料。其实 ,大多数 “核门槛国家 ”, 不论这些国家是有意还是无意, 都可以划归到此类。对它们而言, 只要政治需要 ,它们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民用核设施转为军用而成为核国家。这种模式比较典型的就是日本。而朝鲜希望借助谈判换取安全保障和正常国家地位,还是有可能从保生存模式向仅保留某种核潜力模式转化的。
国际控制核扩散的努力:
在防止核扩散的诸多力量中, 以 《核不扩散条约 》为基础 、以“核供应国集团 ”等出口控制机制为补充的全球核不扩散机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 1968年 6月,联合国通过了 《核不扩散条约 》, 该条约在 1970年正式生效 ,当时的签约国有 40多个 , 而今已经发展到180多个成员国 , 目前只有以色列 、印度 、巴基斯坦没有加入条约 ,朝鲜于 2003年宣布退出条约。该条约禁止核国家以任何方式向非核国家转移核武器或转移对核武器的控制权 ,或帮助非核国制造核武器;非核缔约国承诺不接受、不制造核武器。条约授权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负责对非核缔约国的民用核设施进行保障监 。由于核材料是研制核武器最为关键的要素,因此, 保障监督工作的重点是核查民用铀 、钚等材料不被秘密转移用以生产核武器。
与之并行的还有“去核化 ”进程, 即一些 “核门槛国家 ”或 “事实上的核国家”由于国内、国际等因素先后明确放弃了核计划或核武器,使核扩散一定程度发生逆转。例如 ,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宣布南非在 20世纪 70至80年代 ,一共制造了 6枚核弹 ,但南非政府已于 1992年之前将它们全部销毁 。南非于 1991年加入 《核不扩散条约 》组织。1991年苏联解体后 , 部署有苏联核武器的白俄罗斯 、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成为三个新的核武器国家 ,经过与俄罗斯以及西方国家协商, 特别是在乌克兰得到美 、英、俄三国的书面安全保证后, 三个国家最终一致同意放弃核武器 、加入 《核不扩散条约 》。由于国内军人政府的结束和安全环境改善等原因 ,曾经相互竞争发展核武器计划的阿根廷与巴西分别在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做出了放弃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核武器计划的决定 。阿根廷于 1994年签署 《南美无核区条约 》, 1995年加入《核不扩散条约 》。巴西于 1994年批准 《南美无核区条约 》, 1998年加入《核不扩散条约》。
核扩散的前景:
对于意识形态和具体的国家利益的维护是核武器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类总体是在走向文明与进步,国际社会的制度化建设、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相互依赖 、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所要求人类的合作,终将提升人类的共同性利益认同 ,减弱人类再次发生世界性武装冲突的可能。欧盟仍在发展中的一体化已经为全体人类提供了 21世纪地区合作的一种范式 ,这也就降低了一体化中的成员国对独立防务的需求,而其中有核武器成员国的核武器作用必然随之下降 。区域一体化得到普遍发展, 主权国家的概念更加淡化,核武器的消亡也就有了政治可能。未来核武器的作用将要下降,或者是由于核武器政治作用的消失, 或者是由于技术发展的原因。尽管对此具体进程仍难以展望 ,但当一种先进常规武器的战斗力达到了微型核武器的程度, 两者的使用界限将趋模糊。而当新概念武器能起到核武器的某些作用时,也可能是核武器终结的时候。
打开360浏览器阅读全文
360浏览器,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0daybank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