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首页 | 网站地图
李总去哪儿
自2013年3月履新国务院总理以来,一年时间内,李克强一共离京12次,其中,国内考察8次、出国访问3次、地震救灾1次。
2014全国两会专题报道
考察无小事
外交有先后
细节见真章
2014全国两会首页
考察无小事
12次履新总理以来,
一共离京12次
8次其中国内考察8次、地震救灾1次
9省市8次国内考察,前往9个省市
5个月调研苏沪,5个月后上海自贸区获批
改革、城镇化、简政放权提得最多
8次国内考察,李克强依次前往苏沪、河北、广西、甘肃、辽宁、黑龙江、天津、陕西,倘按大的经济带划分,则是长三角1次(苏沪)、环渤海经济带2次(河北、天津)、中西部3次(广西、甘肃、陕西)、东北2次(辽宁、黑龙江)。每到一处,李克强几乎都会考察棚户区建设或住房方面问题,这与他自主政辽宁时即大力推动棚户区建设有关。而在具体言论上,改革、城镇化、简政放权是他提得最多的。
每次考察的目的或成果都非常明显
8次国内考察,李克强的考察目的或成果都很明显。2013年3月,履新后首次出京调研前往苏沪,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6月,李克强考察河北的邯郸、邢台、石家庄三大重污染城市,造访邢台一家光伏企业,返京后即部署了6项政策扶持光伏产业,还部署了大气污染防治10条措施。7月的广西之行、9月的辽宁之行,李克强抛出了他的“治国方略”。而广西之行后,同在7月的甘肃之行、以及2014年1月春节前的陕西之行,则彰显了国务院对于中西部发展的重视。至于2013年11月的黑龙江之行,体现了中央对于农业的重视,并为三中全会土改预热。2013年12月的天津之行,更大程度上是李克强对这一年简政放权工作的检查。
考察更侧重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层面
关于李克强视察企业或项目的公开报道相对较少。数量虽然不多,但李克强每到一地,往往召集多家企业的负责人一起座谈。李克强对企业或项目的考察,小微企业是一个重点。而如何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也成为李克强地方调研的重要课题。另外,李克强视察的企业中,除了天津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其他企业都没有央企背景,李克强的考察更侧重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层面。
导语
自2013年3月履新国务院总理以来,一年时间内,李克强一共离京12次,其中,国内考察8次、出国访问3次、地震救灾1次。8次国内考察,李克强依次前往苏沪、河北、广西、甘肃、辽宁、黑龙江、天津、陕西,倘按大的经济带划分,则是长三角1次(苏沪)、环渤海经济带2次(河北、天津)、中西部3次(广西、甘肃、陕西)、东北2次(辽宁、黑龙江)。
上海自贸区的产生
2013年3月 27日 — 2013年3月 29日
2013年3月27日至29日,李克强到江苏、上海考察。这是他就任总理后首次到地方调研。在江阴新桥镇,他主要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在常熟古里镇,他考察农业生产和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在上海外高桥港区,他重点察看高度信息化管理的港口,又在致力于自主创新的医药公司询问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情况。
首次出京调研,李克强考察目的异常明显。在江苏,重在大力推动城镇化、怎样以农业现代化来支撑新型城镇化。在上海,重在改革: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开张。详情
治污与打气
2013年6月 7日 — 2013年6月 8日
2012年,欧盟开始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2013年6月3日晚,在和欧盟主席巴罗佐通话中,李克强说,如果欧方执意采取制裁性措施,中方必然要反制。李克强的努力取得成效:6月4日,欧盟作出初裁决定,在最后一刻将临时反倾销税从47.6%下调到11.8%。
6月7日至8日,李克强来到河北的邯郸、邢台、石家庄考察。环保部公布的一季度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上述三地都位列其中。在考察环境监测的同时,李克强造访了邢台一家光伏企业。李克强此举被认为是为正在遭遇困难的中国光伏业“打气”和“支招”。
回到北京,6月1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6项政策,扶持光伏产业。他还部署了大气污染防治10条措施,提出“把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保护环境生态结合起来”。详情
回应经济政策
2013年7月 8日 — 2013年7月 10日
2013年7月8日至10日,李克强考察广西。广西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李克强的联系地,但在广西的考察,李克强更多的是释放经济政策信号。
新一届政府履新百余天,调控潜行, GDP增速较往年有所下滑。外界对于中央政府是否会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经济政策有所疑问。李克强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阐释经济运行上下限和底线,定调宏观调控新的政策框架。李克强强调,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与此同时,李克强抛出了他的“治国方略”:当前在提升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发展层次和质量的同时,特别要做好内陆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详情
2013年3月 27日
上海自贸区的产生
上海自贸区的产生
履新国务院总理后首次出京调研
治污与打气
考察河北邯郸、邢台、石家庄
回应经济政策
考察广西,李克强更多的是释放经济政策信号
西部发展 铁路建设
与此同时,考察甘肃震区、指导重建
阐明施政路线图
再次回到曾任职之地——辽宁
为三中全会预热
考察农业大省黑龙江,彼时三中全会在即
了解简政放权实情
此次考察天津,最大着眼点在行政体制改革
中西部扶贫
春节前夕,李克强考察陕西
2013
2014
2015
3月
7月
11月
3月
4月
5月
6月
8月
9月
10月
12月
2014年
2月
外交有先后
3次履新国务院总理以后,3次出访
9国出访行程遍布9个国家
20天3次出访,历时20天
4个月平均每4个月出访1次
外交首秀:访欧是一场“战役”
2013年5月19日至27日,李克强访问亚欧四国,从印度到巴基斯坦,从瑞士到德国。印巴是老朋友的相聚,访欧则是一场“战役”。
2012年,欧盟开始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访欧期间,李克强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面并争取到她的支持。在共同会见记者时,他们均表示,不赞成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永久性关税。从欧洲归来,6月3日晚,在和欧盟主席巴罗佐通话中,李克强说,如果欧方执意采取制裁性措施,中方必然要反制。李克强的努力取得成效:6月4日,欧盟作出初裁决定,在最后一刻将临时反倾销税从47.6%下调到11.8%。
第二轮外访:与邻国互惠共赢
继2013年5月亚欧大陆之行后,2013年10月9日至15日,李克强开启第二轮外访,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并造访东南亚三国——文莱、泰国和越南。此前一日,习近平刚刚结束对东南亚的首访之旅,其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此背景下,李克强此行被赋予重要意义。
分析称,李克强此访与习近平此前的东南亚之行前后紧密衔接,传递的理念一脉相承。中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先后南行、造访周边,凸显出中国经略周边发展环境、与邻国塑造互惠共赢格局的战略思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东南亚部分国家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频密到访既提振信心,也表明中国坚定“惠邻”的立场。
首访中东欧:敲开欧洲东大门
2013年11月26日,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议会宫举行。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中东欧各国500多名工商界人士和来自中国的200余名商界代表参加。李克强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宣介中国对中东欧的经贸和投资政策,介绍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主张。当天,还发布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
德国《市场日报》说,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中国人是中东欧的希望,中国占领了新市场,贴补了西欧投资下降的空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望加强该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中国敲开欧洲的东大门”,“德国之声”以此为题写道,中东欧国家都希望和中国发展经济关系。
细节见真章
所到之处,没有警察开道,不封路
2013年3月27日,李克强出现在江阴市新桥镇。小镇的村民发现总理就在身边时,兴奋地把他紧紧围住,上百人争先与他握手。在镇上展览馆旁,一位戴蓝套袖的清洁工大妈正在做保洁工作,李克强上前紧紧握住她的手,感谢她创造良好的环境,并详细询问她收入和生活的情况。在考察完新桥镇城镇化建设后,接下来的两天,李克强又来到常熟和上海考察。所到之处,没有警察开道,不封路,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的李克强成了大家镜头里的风景,他考察的照片、视频也成为网络热点。
在重大考验面前理性从容务实干练
履新刚满一个月,李克强就遇到重大考验。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5个小时后,李克强赶往灾区。在救灾面前,李克强没有把自己当主角。志愿者运送帐篷支架,李克强忙闪到一边说“你们先走”。他不止一次地问救援人员,瓦砾下是不是有幸存者。李克强在灾区经常安慰伤员的一句话:不用担心,政府会管您的。24小时的灾区视察,李克强理性从容、科学施救,展现了新任总理务实、干练的形象。
网友热议
关于腾讯 | About Tencent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腾讯招聘 | 腾讯公益 | 客服中心 | 举报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9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QQ空间QQ空间
QQ好友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专题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手机阅读分享专题0daybank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