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健雷锋网读懂智能&未来首页 AI研习社 AI影响因子 活动 专题 精选 爱搞机
业界人工智能智能驾驶AI+ Fintech&区块链未来医疗网络安全AR/VR机器人开发者智能硬件物联网GAIR
未来医疗正文
3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健:人类的医疗方式,已经到了改变之时
本文作者:张驰 2017-01-30 16:03
导语:过去100年来,我们的医学被经验、迷信、无知、物理、化学及利益格局所绑架了。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健:人类的医疗方式,已经到了改变之时
盖茨与汪健 / 图片来自华大官网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按:本文获授权转载自科技杂谈(微信号:keji_zatan),作者为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健,他在文中谈及了对未来医疗方式的看法。
云辉(注:科技杂谈创始人)要我谈一谈2017年,我想,我们可以先看一看过去30年。
这30年来,我们的经济在快速发展,但我们的心脑血管死亡率几乎是一年一个百分点在增长,肿瘤的发生率和发病率也在持续增长的,癌症的新发病例还在不断增加,2015年中国的癌症新发病例突破了400万,2016年的数字应该就更不乐观了,预估会在500万和600万之间,很可能。
究其原因,除了工业化大发展对生态极不友好,让生存环境急剧恶化的现实,我们当今的治疗方式也应该被质疑。
过去100年来,我们的医学被经验、迷信、无知、物理、化学及利益格局所绑架了。
生命的过程是基因的转换过程,一个受精卵的形成,就是一个生命的开始,就是一个基因传播的过程,基因从一个扩成两个,两个变四个,四个变成八个,最后变成十的14次方,成了人的细胞数。如果出现重大疾病,应该从本源,也就是基因上去寻找。
但是我们今天看病是倒着来的,我不舒服了,得的哪些病,然后通过物理化学的方式去治疗。精准医学不应该这样,应该顺着走,只有顺着本源探寻,才能解决中国老百姓的疾病问题。
总之,生命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物理化学的过程,基因的问题是没法用物理化学式方法来解决的。而且这种解决方式,导致医疗容易被错误的引导。
比如用放疗化疗治疗肿瘤,这种方式是值得怀疑。
我们需要尽快地摆脱以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为代表的物质时代的思维方式,进入一种全新的社会模式里面去,让我们的生命科学、生物经济的发展走在世界的最前列。这个全新的社会模式就在眼前,如果说物理学是物质时代的核心,那基因学就是生命时代发展的核心。
我们必须意识到,社会的发展需要健康,没有了生命和健康就没有了一切,我们需要把所有的社会发展的注意力回到人的本源,回到人类的健康,回到人类生命的价值上来。
所以在华大基因,我们强调 "八项注意"和"三大纪律",让员工务必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八项注意,就是吃好、早存、健脑、精心、养颜、健身、微生、防疫。
那什么是三大纪律呢?
第一,远离出生缺陷。在员工健康管理方面,华大的员工在生育前期及期间都会做出生缺陷检测,在华大不容许有已知出生缺陷,毕竟我们是做基因产业的。
第二,要求我们的员工要远离三高,远离心脑血管疾病,要求员工早早预防,如果放了支架要赶紧恢复拿掉。
第三,远离肿瘤。中国的肿瘤早期防治不如欧美国家,我们肿瘤的五年生存率连欧美国家的一半都不到。华大的目标就是提高中国的肿瘤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在五年、十年追上欧美的国家。通过华大的努力,不仅仅是让员工,还得让华大的服务对象也远离肿瘤。
我是极端"自私自利"、"贪生怕死"的,所以要求一切从我做起,从员工做起,做好自己。只有证明自己,才能造福人类。
健康、美丽、长寿,也只是我们目标的其中一小部分。我们的深商生命健康产业联盟,在深圳启动了一个双百计划(百人百岁),正在给大家做一个规划,能够解决体质和颜值永葆的问题。
拿我自己举例,我的血是白颜色的,我有一个是HRG杂合突变基因,我的血转不出去,血像牛奶一样。当时医生说这样的基因携带者如果不注意就活不到50岁,我活了60好几了。我科学地干预与管理健康,看我,现在还可以登山、滑雪……
我们的同事发现原来我脸上有一个老年斑,今年问我为什么老年斑没有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秘方,我们要像机器人一样的永远工作。大家要相信科技的力量。
我们要的不是"养老",因为养老意味着等吃、等睡、等死。基因不老,两质永葆。华大的抗衰老要科学化、标准化、智能化、娱乐化。让大家都活得非常健康的同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这些依靠基因科技的发展,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近几年来,生命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追赶物质科学,换句话说,物质科学差不多应该让位生命科学了。从农业到工业到信息时代,下一个一定是生命时代。
人类对疾病和对自身的认识,是从大体解剖开始,从大体解剖到基因组解剖,从结构到功能,这走过了几百年的历史,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了,在这个新一轮的生命科学发展中。
理论上,在动力上,在方向上,在速度上,甚至在模式上,中国人跟欧美人相比已经不落后了,已经超过欧洲和日本了。比如我们现在用的测序仪,只有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的三个公司能生产,而且基因读与写的速度已超过摩尔定律了。
现在大家都说大数据 ,其实基因就是大数据,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数据。
如果一个人有10个T的数据的话,100万个人就是10个亿G的数据。但这样大的数据解读,对人类来说是个挑战。
2008年,华大基因与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共同发起了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2012年,英格兰提出了十万人基因组计划;2015年,美国提出了百万人基因组和精准医学计划,中国十三五规划准备投资600亿做精准医学,为的都是读懂人类基因组。
而在2016年6月,美国人提出基因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写",要花十年时间,在一个细胞系里合成完整的人类基因组。而就在2016年9月,我国首个且唯一的国家基因库也正式开放运营,这是全球最大的综合基因库,也是全球第四个国家级的基因库。国家基因库的结构和功能为"三库两平台","三库"是"湿库"(即生物资源样本库)、"干库"(即生物信息数据库)和"活库"(即生物活体库)组成;"两平台"是"读平台"(即数字化平台)、"写平台"(即合成与编辑平台)。
在十几年前,一个人的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高达30亿美元,到现在测序成本已经降到了1000美元。而在2017年,基因测序的成本还会更低,基因科学能为我们揭示的秘密还会更多。我们距离没有出生缺陷、发现和控制肿瘤、发现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未来,也将更近一步。
雷锋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10人收藏 分享:
相关文章
华大基因汪健未来医疗基因测序
IBM340亿美元收购Red Hat;特斯拉上线最先进Autopil ...
华大基因携手阿里云,AI 大数据助力基因测序;重庆未 ...
风光上市的华大基因 在基因检测领域是什么段位的玩家 ...
华大基因BGI Online负责人金鑫主讲:基因大数据的起 ...
文章点评:
我有话要说……
表情 同步到新浪微博 提交
最新评论
温晓桦 02月10日 09:47
回复 (0)
张义707 02月03日 01:00
瞎说
回复 (0)
999999999 02月01日 13:59
延长人体健康期才有效
回复 (0)
张驰
专业写瞎
不受意识控制地报道那些让人感动的产品技术和事件......zhchsimons@gmail.com ;微信:nksimons;《脑洞》公众号:hackmind
发私信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苹果对医疗科技动真格了,已招募 50 多名医生
华人企业医学影像 AI 产品获 FDA 认证,可将 PET 成像速度提高 4-10 倍
芒果健康 CEO 加盟,苹果医疗布局提速
百位医疗AI专家推荐,雷锋网「AI投研邦」正式发布 《医学影像 AI 行业研究报告》
吴恩达团队最新成果:利用MRNet进行膝关节磁共振成像异常诊断
李飞飞团队最新成果:通过口语和3D面部表情评估抑郁症严重程度
热门搜索
深度学习百度无人机大数据计算机视觉Android WearTechCrunchitunes小程序yahooMoto X
热门关键字
热门标签人工智能 机器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金融科技未来医疗智能驾驶自动驾驶计算机视觉激光雷达图像识别智能音箱区块链智能投顾医学影像物联网IoTCV微信小程序平台微信小程序在哪CES 2017CES2016年最值得购买的智能硬件2016 互联网小程序微信朋友圈抢票软件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手环智能机器人智能电视360智能硬件智能摄像机智能硬件产品智能硬件发展智能硬件创业黑客白帽子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无人机大疆小米无人机特斯拉VR游戏VR电影VR视频VR眼镜VR购物AR直播扫地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类人机器人聊天机器人微信机器人微信小程序移动支付支付宝P2P区块链比特币风控高盛人脸识别指纹识别黑科技谷歌地图谷歌IBM微软乐视百度三星s8腾讯三星Note8 小米MIX小米Note华为小米阿里巴巴苹果MacBook ProiPhoneFacebookGAIRIROS双创周云栖大会优葩智能硬件公司智能硬件QQ红包支付宝红包敬业福华为p9小米 摄像头诺亦腾阿里 yunosvr输入设备power watch神经网络8k雷峰网小米网络摄像头谷歌黑科技信息图表vr元年抓小三软件surface pro4更多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加入我们意见反馈投稿
Copyright © 2011-2018 www.leiphone.com 雷锋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第一媒体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95991号-1 ICP证粤B2-20150332 0daybank
文章评论